登記日期:1964.05.26
評論
根據材料“Biyo Rokugunshi”,當福山域的第一個封建領主在1619年進入這個領域,他會見了他和他的同伴。我得到了它來到一所小屋的老和尚(真言宗的)。勝成正計劃建造福山城,所以他要求舉辦一個當地的節日(獲得土地之神的許可的節日)來感謝年糕。此外,他還為氏族建造了一個祈禱場所,並讓他成為了一名牧師。 把這麼大的角色託付給我偶然遇到的和尚,我可以看到勝成的性格。
open
解說
明王院的前身為常福寺,相傳於西元807年由佛教真言宗開山祖師弘法大師空海創立,但並未留下詳細的紀錄。
明王院當時興建在距離現址較遠的地方,雖然於西元1600年代荒廢,但隨著西元1619年初代福山藩領主水野勝成抵達當地,作為領地的祈願所而復興。然後,第三代領主水野勝貞令常福寺的住持隱居,將明王院遷建至此地。
西元1962年至1964年間,解體本堂進行修理,在內陣(內殿,指安置神明空間的中央位置)的大虹梁蟇股(月形樑蛙股)的建築部材中,發現墨書筆跡而證實現存的本堂建於西元1321年。
當時恢復與中國的外交關係,而傳來新的建築樣式,在建築領域帶來各種變化。這裡的本堂也是融合了「和様(和式)」、「禪宗式」、「大佛式」等多種建築樣式的折衷風格建築。
如出現支撐柱子與柱子之間斗栱的「間斗束」為和式,支撐門的橫木斷面則是呈現山形,為大佛式,橫樑如像彩虹向上彎曲的形狀則是禪宗式的特色。
和本堂同樣被指定為國寶的五重塔,建於西元1348年,是日本第5古老的五重塔。建設費則有從廣大民眾募集而來的少額捐款,即「一文勸進」的紀錄。
在佛教有著彌勒菩薩最終會從天界下凡,引導開示民眾並救贖民眾的教義。民眾則盼望著自己終將升天(兜率天即天界)的日子到來,為與彌勒菩薩結緣而捐款。
比明王院歷史更悠久的五重塔均為朝廷和皇族興建。但明王院的五重塔則是由當地居民相互付出一些些的錢而建成。在世界上也鮮有這樣的例子。一般神社寺院的建築使用檜木建造,但明王院五重塔的建材的一部分則取用當地的松木,是一座可以感受到福山市居民對當地有著深切愛意的歷史遺跡。
東南西北四方的牆壁畫有圖樣之外,中間安置三座佛像,天花板有用鮮豔色彩畫的唐草紋、花鳥,和在天空飛舞的天女等圖樣,呈現佛界淨土(佛國)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