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日期:1933.01.23
評論
以福山城遺址為中心的福山城公園,綠化豐富,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亮點是從京都伏見城搬遷的“”,開啟江戶幕府的幕府將軍也住在那裡。 初代藩主遷入時,為了加強西日本的防禦而建造的城池。 除了建城外,還借出大量金銀,可見對幕府勝成的信任之深。
open
解說
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伏見櫓,是從在福山城動工前一年,即西元1619年廢城的京都伏見城遷建而來,伏見城為開啟江戶幕府的將軍──德川家康居住的城郭。
櫓原本是用來防禦城郭或是監視展望的建築,也被用作擺放武器或是日用品的倉庫使用。伏見櫓為三重三層構造的大型櫓,是可以與其他城池的天守匹敵的高水準建築。
西元1945年,因太平洋戰爭尾聲的空襲,導致包括天守在內城內多數的建築遭到燒毀,但僅有伏見櫓和筋鐵御門均幸免於難。西元1954年歷經解體修理,此時在2樓的橫梁上發現刻有「松之丸之東櫓」字樣,證明是從伏見城遷移過來的證據。相傳日本全國各地存有從伏見城搬移的建築物,但僅有這裡發現明確的證據。
遷建前的建築時期應為西元1598年至1602年前後,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三重櫓之一。
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筋鐵御門是福山城本丸的正門。相傳是在西元1620年起至1622年福山城建造期間,和緊鄰的重要文化財「伏見櫓」,一同從京都的伏見城遷建至此。不過和伏見櫓不同的是找不到搬遷的明確證據。
石垣包覆著城門,2樓則建有橫跨其上的的櫓,是典型的櫓門。櫓門可以從上方使用鐵砲等武器攻擊攻入的敵人,是堅固的守護之門。門上鋪設有薄鐵板強化防禦力,而鐵板也成為此門的名稱由來。
牆面上設有裝飾用的長押型橫木,整體塗上作為防火用途的漆喰(灰泥),設計和伏見櫓共通。
2樓部分的柱子、橫樑和束(短柱)大量使用取自於從其他建築物的再利用建材,上面可見許多使用過的痕跡,據信有可能是來自於位在鄰近地區的神邊城或是鞆城。
福山城是福山藩初代領主水野勝成到當地就任時,為鞏固西日本防禦而建的城郭,興建於西元1620年至1622年間。
水野勝成是開創江戶幕府的將軍德川家康的姪子。雖身為大將,戰時仍會身先士卒殺入敵陣,在當時是非常與眾不同的人物。看中其勇武過人,便被委以鞏固防禦的重責大任,以避免在有許多對德川家懷有敵意的豐臣家家臣所在的西日本發生叛亂。
天守1樓和5樓部分的大小差異,是城郭建築史上最小的構造。縮小1樓節省建築費用,又為了讓從遠方看的時候更為明顯,而使用當時最新的工法將最上層樓做的比較大。
以被指定為國寶的天守為首,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在太平洋戰爭末期,西元1945年的空襲燒毀,但自西元1966年至1973年間,重建了天守、御湯殿、月見櫓和鏡櫓。重建的天守現在作為傳遞福山市歷史的博物館使用。
被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的福壽會館是安部和助於西元1935年至1937年間建造而成的別墅。安部和助是開發了便於獲取魚類高湯的加工品──柴魚片而致富的人物,有著「鰹節王」之稱。在此之前,此處建有儲藏鄰近的福山城米糧的倉庫。
除了日式建築的本館及茶室之外,並建有2層樓的洋館。洋館裝飾有仿造威尼斯文藝復興風格的窗戶和柱子,充分表現出昭和初期的洋式建築特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GHQ(駐日盟軍總司令)接管,其後由福山市出身的企業家澀谷昇購入並轉贈給福山市。
市政府則將之作為結婚會場、出租會場或是福山市的迎賓館、辦公室來使用,現在日式建築的部分也用來舉辦茶會、學習樂器等才藝、或是展示和服、茶道具等用途。
此外,從洋館2樓現為出租會議室,1樓則為喫茶店,作為一處可以眺望庭園景色的休憩場所而備受喜愛。
文化資產情報
【時間】
福山城博物館:6:00-22:00
【公休日】
週一(如遇節假日則次日)、12月28日-12月31日年底 * 直到 2022 年 8 月上旬左右,博物館因更新和抗震改造而長期關閉。
【費用】
重新開放後的入場費未定
【外部連結】